“正青春”数字人IP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Dr.D迪博士”摘得万元大奖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孙霞 摄影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
历时40天,青春的数字创新灵感持续激荡。昨天,“正青春”数字人IP设计大赛决赛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行。经过精彩而激烈的作品路演,最终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研一学生彭心语、王鹤轩设计的“迪博士”摘得万元大奖。
作为大连首个以数字人IP为设计内容的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正青春”数字人IP设计大赛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晚报社、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共同协办。10月20日大赛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市各大高校、社会团体代表、个人等投稿的400余幅作品,甚至还有来自外省的独立设计师踊跃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连5所高校6个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们,展开创意的翅膀,或者深入市场调研,或者成立设计小组,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双迪企业的健康理念全面解读,最终呈现出大量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作品。纵观所有参赛作品,数字人设定从中国山海经中的神仙精怪,到现代科技中的AI元素,从精卫填海、凤凰冲天、火神毕方、九尾狐,到海鸥拟人、猫头鹰小助手,可谓应有尽有。有的设计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元素结合,有的从二次元破壁到三次元,想象大胆,精彩纷呈。它们风格迥异,生动形象,无不彰显着作者的创新与开拓精神,释放蓬勃的青春力量。
经过初选、复选、三轮评选、五组专业评委打分,有80组作品进入到网络投票环节,最终决出30组优秀作品。同时,综合网络投票及专业评审意见,10组作品杀出重围,进入到最终的现场路演环节。昨天,在决赛现场,年轻的设计者们面对专业评委和现场观众侃侃而谈,从前期调研到形象设计,从市场化应用到衍生品形态……从容淡定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娓娓道来,赢得了专业评审的高度评价。最终,来自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学生彭心语、王鹤轩设计的“迪博士”获得一等奖,并摘得万元奖金。其余9组选手分获二三等奖,分别获得5000元和2000元奖金。同时,一二三等奖选手还获得了双迪科技提供的实习邀约。另外,获得大赛第11-30名的优秀奖获得者也现场领取了由双迪科技提供的价值1000元的奖品。
参与者说
产教结合为大连数字人IP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数字品牌时代,数字化赋予了品牌建设一个新的定义,由传统的品质、外观、营销转成了IP、高辨识度和应用场景。这使得此次“正青春”数字人IP大赛有了更具前瞻性的影响力。在企业方和相关高校看来,这种产教结合的大赛,为大连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本次大赛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非常!”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裁伊启明告诉记者,通过参赛作品的巨大创造力和一系列完整的市场化设计呈现,企业对数字人及数字人IP的发展坚定了信心。他非常兴奋地表示,大赛收到了相当一部分优质作品对企业来说简直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为未来的数字人打造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坚实基础。“相信随着这次大赛的落幕,一定会为双迪企业乃至整个大连数字人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付力娅表示,学生根据本次大赛的竞赛主题寻找创意的灵感,并将其具体化为数字人形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竞赛将数字绘画、数字动画技术、三维建模、虚拟现实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术结合应用,增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能力。而获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和激励,也是他们实践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张阳认为,通过参与此次大赛,学生们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更好地去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竞赛实战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树立良好的专业自信,让学生们以策略为先导,更好地去用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赋能未来社会发展和企业的未来远景。“鲁迅美术学院也希望未来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推动大连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获奖者说
近距离与需求企业对接“感觉更加接地气,知识与实践结合”
本次“正青春”数字人IP设计大赛的一等奖被叫做“迪博士”的作品摘得。而他们的作者,就是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研一学生彭心语、王鹤轩。谈起获得大奖,两个被保送研究生的学霸有些腼腆,在他们看来,围绕企业需求做出的全案设计,可能是最终胜出的主要因素。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个作品,两位设计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前期调研策划,同时还为作品进行了后期的应用延展。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赢得了现场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以前动画形象做的比较多,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做人的形象3D作品,”彭心语表示,大赛为他们包括更多的参赛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与企业和市场近距离 接触的机会,“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数字人DIDA形象设计作品,是鲁迅美术学院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研一的孙诗涵、李卓二人合作完成的,该作品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采访中,两位女生自信地表示,对结果挺满意,她们之前的目标就是“保二争一”,算是“达成既定目标”。
说起为何组队,李卓表示,她和孙诗涵平时是一个项目团队的,比较熟悉,有些想法和设计思路也比较契合,于是便一拍即合组队参加这次比赛。
说起参加此次大赛的收获,二人表示,“收获不仅仅是得了一个二等奖和奖金,更重要的是,她们在通过前期对企业和行业的调研,了解了很多数字人IP领域的知识,也提升了认知,而为了设计好作品,她们更是在短时间内学习了目前最新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并应用于作品设计,这种成长和锻炼,是十分高效的。”
此外,这也是她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将设计与需求企业对接,“感觉更加接地气,知识与实践结合,收获很大,十分感谢大赛给予的平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栾光煜 孙霞
专家点评
伊启明 :
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裁
10月20日“正青春”数字人IP设计大赛开始那天,我们埋下了一个种子,40天之后,在参赛院校、选手和主办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大赛长成了一棵大树,结出了400多个令人欣喜的果实。对于每一幅作品,尤其是出现在决赛中的这些优秀作品,我们去欣赏它们的时候,都是满怀感激和成就感的。这些优秀的作品饱含想象力,彰显作者的开拓与创新精神,更是他们蓬勃青春力量的展现与释放。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是未来的希望,是数字人产业的希望和力量。
张耿:
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主任,专业负责人
大赛将专业院校,官方媒体和新型产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短时间内收获了大批优秀设计作品,很好地展示了高等院校数字艺术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决赛现场我们看到一件件完整的设计作品,将蕴藏在青年学子心中的创新创意理念,深刻地融入到国家数字新型产业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将艺术创作应用到了祖国的大地上。
同时本次竞赛也为高校艺术类教学如何更好地助力东北振兴,如何加强学校教学中的产、学、研到应用全链条全过程育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付力娅: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决赛作品路演中,“双迪”这个数字人形象的创意IP设计非常有趣和独特,作品在卡通风格中选择将一个宇航员装扮的小女孩呈现出来,这一点非常独特。这种创新性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也能贴近竞赛主题的科技元素。如果作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如果小女孩的宇航员形象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表达,这将使其更具吸引力。作品细节处理、质感表现方面很好,青绿色与亮灰色的组合突显科技与健康的主题。建议竞赛的优秀作品除了可以用于企业品牌宣传,还可以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进行例如动画、漫画、玩具等形象的成果。
李沫涵:
大连博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项目制作部长、艺术总监
数字人IP大赛这个课题相对比较具有前瞻性,数字人是元宇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AI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次比赛,很多同学是通过AI绘画工具来呈现他们的作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可以快速地提升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展示作品的创意性和完整性,这样是企业用人的核心需求。我非常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类似的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
目前国家也在鼓励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对于这次比赛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技能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张晓帆:
大连晚报社
亮相决赛的10件作品代表了此次大赛的几种类型,有真人数字人,有平面IP,有可爱型的、睿智型的、科幻感的。最大的特点是设计完整。设计师们不但为数字人构筑了完整的世界观,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成长史、社会关系、功能指向、先进装备、责任使命,更有足够辽阔的应用和延伸场景。
不仅仅是决赛亮相的10件作品令人惊艳,大赛的整体水平非常高,这说明大连市高校中人才济济,大连在数字产业赛道上不乏人才储备。希望此次大赛成为大连数字产业史上一项重要的事件,为大连的产业发展、经济迅跑推波助澜。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