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湾合作创新区风电产业迈入“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新阶段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煜

八月末的大连,暑气未退,太平湾风电产业园内工人们不惧“烤”验,顶烈日、战高温,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生产、赶订单,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本月,位于园区的运达北方(辽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主机制造基地和中水四局(大连)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制造基地,主营业务年收入均达到规模以上,并于近日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核,正式进入国家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名录库。未来,随着海底特高压电缆项目、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太平湾风电产业将从点到线及面,正式迈入“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新阶段。

组装完成的风力发电主机正在装车,即将发往三峡岫岩。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煜 摄

8月28日上午,在运达股份太平湾主机基地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宛如巨大的太空舱一般的风力发电主机机舱罩有序排列,工人正在进行精密的组装工作,场面十分壮观。在车间其中一个门口,一台风力发电主机已经安装完成并装车,准备运往三峡岫岩。

运达北方(辽宁)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政介绍,生产车间自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已经生产完成38台风力发电主机。“这些大家伙又大又重,组装工序复杂,我们每天有50多名工人在抢生产、赶订单,基本上一天可以组装一台,年底前预计还有200多台的组装任务。”王政表示,运达股份太平湾主机基地项目设计年产能可达200万千瓦装机容量。

王政告诉记者,车间内所组装的风力发电主机主要来自华能瓦房店、华能普兰店、辽水彰武、三峡岫岩等地的订单。“目前订单以辽宁省内为主,未来随着产能提高,我们的订单将辐射东北地区,甚至是出口国外。”

太平湾钢结构制造基地与运达股份太平湾主机基地生产车间隔路相望,总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生产制造陆海风电管桩、导管架、塔筒、升压站平台、港口起重机械、光伏支架及建筑钢结构等产品。基地内,工人们头顶烈日,脚踩高梯,加急生产一批管桩和风电塔筒,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为了确保产品如期交付,100多名工人分成两班,日夜赶工,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生产效率。”中水四局(大连)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彦虎说。

忙碌的太平湾风电产业园,不仅是新能源产业欣欣向荣的靓丽缩影,更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大连太平湾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园区管理部副总经理马晋向记者传递一个利好消息。他表示,太平湾风电产业园以招运(辽宁)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主导,与山东万达电缆有限公司签署深化合作投资协议,投资建设海底特高压电缆项目;与运达股份签署风电新型材料项目《合资协议书》,投资建设大兆瓦叶片、机舱罩壳、导流罩、专用型材等风电新型材料制造基地。这标志着太平湾风电产业从点到线及面,形成了风电主机、塔筒管桩、风电叶轮、海底电缆“四大件”布局,正式迈入“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新阶段。“‘四大件’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形成近50亿元年产值。”马晋自信地说。

据了解,太平湾风电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十四五”规划1500亩,重点围绕海上风电产业,推动“产学研检融创”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集研发、零部件及整机生产制造、产品认证、总装、运维为一体的风电产业体系。

编辑:赵洁